跳转至网站的中文页面

核心竞争力的体现──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

按照国际标准,德国BSK不属于“倡导型” NGO,而是一个“运作型”的NGO,专注跨国开展的国际教育交流与项目在技术层面上的执行。

我们通过制定“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与德国高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一体化运作,在国际间搭建合作与交流的平台,设置项目对接接囗,具体介入项目的策划和运作。

更多信息

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内涵:

  • 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项目;
  • 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
 
项目分列:
  •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 学科合作建设项目;
  • 科研和 学术交流项目;
  • 教师交流项目;
  • 领导和专家互访项目;
  • 合作培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硕士文凭德制工程师项目;
  • 合作培养双元制大学生项目。
 

计划执行特点:

直接推动开展以上项目国际高校间的校际联系、校际交流与校际合作,这也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该计划是系统性且相互联系的,是以结果为导向,过程优化,贴紧合作伙伴的实际需求,结合合作伙伴语言能力的解决方案以及注重跨文化知识交流与沟通。

我们从不低估对合作伙伴所在国家认知和理解的重要性,将植根于各国国情开展德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国际化视为能够与国际合作伙伴一起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并取得令人满意成果的一个关键所在。

非常重要的是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核心竞争力已得到官方机构、大学、其它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国际教育合作组织的广泛认可,且我们所有的运作都符合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德国驻外国大使馆以及德意志学术中心(DAAD)的政策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展的 “BSK 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

这是德国BSK在亚洲区域开展计划的一部分,但却是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它很大程度决定了该计划在亚洲区域的布局、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实施方案。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正在通过国际化而不断提高竞争力和质量的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德中两国教育界的合作是两个强手的合作,因此它是富有魅力和充满前景的事业。

    1.德国BSK在中国的合作版图
    (2000-2021年)

     

    德国BSK系德中两国政府“德中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德方出席单位之一,已参与了一系列德中两国政府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

    1.1.中国高校签约合作单位:
    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137所高校。

    1.2.官方合作单位: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
    • 云南省教育厅
    • 湖南省教育厅
    • 吉林省教育厅
    • 重庆市教委
    • 惠州市教育局

    1.3.合作的教育组织:

    • 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
    • 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 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
    • “一带一路”职教联盟
    •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江苏 一 柏林)
    • 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陕西 一 柏林)

    2.项目运作简况(2000-2021年)

    2.1.中德高校学者短期学术交流项目
    学术活动模块分A讲学模块、B专题调研模块、C学术考察模块、D研讨活动模块,四大模块交叉进行,实施德中高校学者讲学与研讨双向互动的学术交流。

    2012年至今,已有72所中方高校935位学者(包括校级领导、中层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参加了在德国公立大学内开展的为期14天或28天的短期学术交流活动。

    2.2.中德高校学者学术访学项目
    首次学术访学的流程为“集中交流—分散访学—再集中交流”三个阶段,共计 90 天。首次访学结束后,按照德国BSK和德国大学的既定方案,中方学者还可在后续三年内每年赴德续访三个月,四年合计 12 个月为一个访学周期,以此构建德中高校学者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促进德中高校在学科领域和专业层面的深度合作。

    2011年至2018年,已有湖南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组织的高校对口专业教学团队和50所中方高校的209位资深学者通过本项目赴德学术访学。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汉诺威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等德国著名综合性大学以及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霍夫应用技术大学、英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哈茨应用技术大学、埃尔富特应用技术大学等德国公立应用技术大学是本项目接受中方高校访问学者的德方单位。

    2.3.德国大学校长中国行双年度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已在中国境内举办三期 ,站点有陕西省、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云南省、湖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天津市、河南省。有关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中方高校校长及学者参加了这项活动。

    活动主题分别为“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的决策与管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如何应对工业4.0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与质量保证”。

    2.4.在中国境内与中方合作单位联合举办研修班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2016年5月及11月分别在湖南及云南两地与中方合作高校联合举办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修班”。来自中国五十多所院校两百多位校领导、行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该研修活动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和云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与支持。

    2018年11月与广东省惠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德国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恵州市职教界230多名教师参加。

    德国专家团队由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伊尔梅瑙工业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德国霍夫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罗斯托克大学、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德国及欧洲高校专业认证和质量评估机构(FIBAA)的领导、教授和科研人员组成。

    2.5.机械工程学科专业教师赴德国公立应用技术大学对口专业学术交流项目
    本项目旨在有效促进中国高校与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有关专业教学领域的深度交流和广泛合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学科门类为工学、一级学科为机械工程的有关专业方向的教师一般适用此学术交流计划。至2018年,已有多批中方高校教师参加了此项目。

    2.6.与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举办“中国高校骨干教师赴德学术交流(访学)活动”
    2017年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德国BSK共同实施了“中德应用型高校师资培养工程”项目,并由德国BSK先期组办“中国高校骨干教师赴德学术交流(访学)活动”。通过学习借鉴德国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先进经验,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深度转型迈进。项目计划分为国内行前学术交流、赴德访学、国内学术交流成果总结与巩固三个阶段,共计100天。旨在培养一批能够胜任本科院校转型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一个中德国际化产教融合资源平台,建立一个中德学习社区,形成中德教育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

    2.7.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学生项目
    2.7.1中德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学位德国制式国际工程师项目
    本项目是有关德中高校逐步过渡到合作办学的基础性项目。德制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是目前国际上为数不多,能够直接培养注册执业工程师而不是后备工程师的高等工程教育系统,由德国综合性工业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的相关专业担当并分工培养。

    本项目面向中方合作院校工科和部分理科专业,选拔可取得中国学士学位的优秀学生。项目配置了“德国解决国际学生德语问题标准程序”,以确保零德语基础的优秀理工科学生德语不是障碍,能够赴德深造。本项目专业学习免学费,在德国公立大学规定的常规学习年限,以良好成绩毕业并取得执业工程师资质和硕士学位的项目学生,德国BSK教育交流基金将为其提供5000欧元奖学金。

    自2000年开始,先后有来自二十多所中方合作院校的四百多名学生经中方合作院校推荐和德方机构评估,通过本项目顺利进入德国著名理工大学联盟TU9——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汉诺威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德国精英大学——不莱梅大学、康斯坦茨大学、科隆大学、图宾根大学、海德堡大学;德国纽伦堡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等三十多所德国名校攻读硕士文凭德制工程师。

    2.7.2德国名校暑期国际课堂项目
    德国高校面向国际学生组织暑期国际课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国家所组织的游学夏令营不同之处在于德国高校暑期国际课堂凸显严谨的治学风格和浓郁的学术气氛。其专业性和主题性突出,授课、考察、访谈、讨论有机结合,力图使国际学生在短暂的暑期课堂活动中能以专业人士的角度对相关专业和主题展开具有国际视野的思考和探索,并对德国社会、经济、政治及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精华有全景鸟瞰和由点及面的体验。它对具备高等教育背景的国际学生有专门化的设计和策划,已成为德国“争夺聪明头脑国际竞争”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项目面向合作的中国高校全日制在校生,活动日程为14天或者21天。举办单位为德国著名大学——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该校创建于1457年,是德国和欧洲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名望的大学之一,2007年列入德国9所精英大学之一。

    2.7.3中德高校交换生项目
    为推进德中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更广泛的实质性合作,“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从2017—2018学年度开始实施中德高校交换生项目。项目对中国本科院校的学生开放的专业有企业管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健康技术-健康、医学和护理中的智能辅助系统、计算机、国际商务和经济、国际商务法、机械制造、移动计算机处理技术、多媒体营销、国民经济学、经济信息、经济工程、经济工程电子技术方向、经济法、经济学。已有多批学生通过本项目赴德交换学习。

    2.7.4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双元制大学生试点工程项目
    “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2018年推出中德高校合作培养双元制大学生试点工程项目。本项目系中方院校与有关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校际合作的项目,也是中方高校、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德国企业共同参与的国际化校企合作、产学融合项目。由德国应用技术大学、中方合作院校、德国企业三方直接签约,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项目实施德国高校复合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学生作为双元制大学生在德三年半学习期间还依法享有工作许可,并由企业发放每月800-1000欧元的薪资津贴和提供具有行业性的员工福利待遇。毕业后将获德国学士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首次启动已有十九所中方院校签约参与。

    2.8.启动德国大学专业与课程质量评估系统,促进中方高校建设工学学科项目
    项目简况:中方高校的工科专业可通过德国大学专业认证机构的质量评估,建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学科建设参照系统,完善和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并有效提高在中国学界的排名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本项目的实施也是从学科和专业办学机制的层面对中德高等教育的等值性做出可量化、可比较、可操作的科学认证过程,它将从根本上解决中德合作办学的深层次障碍,是中德高校真正实现实质性具有持续力合作的基础性工程。

    2.9.在项目和有关中方合作院校实施有效解决中国学生德语问题的标准程序
    德语作为外国语在全球的推广是德国外交政策、对外文化与教育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国BSK在亚洲区域的项目一直把解决德语问题的程序和措施作为所有项目的标准配置,并长期致力于这一政策的实施。

    自2008年开始,已在中国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设立为“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对华教育交流项目配套的德语培训中心与中国部分高校赴德访问学者德语集训基地,实施与德国波恩德福考试学院对接的德语A1.1水准的短期德语培训,目前已有来自中国近70所高校440多名师生参加学习。

    在有关德国高校调动对外德语教育资源的配合支持下,德国BSK正在筹建德国对外德语线上教育系统,实施“德语外教与您携手步入德语世界”的线上远程教育项目,项目全称为“德国对外德语1+N线上教育”,“1+n”意为德语外教与学生一对一或最多一对四的跨国远程教学活动。

    2.10.除以上项目之外,本机构已在华执行的“BSK德国大学联盟国际教育计划”还涉及以下应中方合作单位要求而开展的项目:

    • 德国原版教材的引进和相关教材的建设项目;
    • 在学科建设中双方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交流项目;
    • 合作建设中德国际工程师学院和中德合作办学项目;
    • 协助和促进中国高校在德国和欧盟国家开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项目;
    • 共同组织中德两国有关教育机构的领导和专家互访考察的项目;
    • 参与中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受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委托具体负责中国西部大学校长海外研修计划(德国团)德国境内的研修活动的组织和安排;
    • 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委托在德国承办了由中国教育部主办的“中德大学生艺术联欢节暨大学生论坛”等。

    3.关于德中高等教育合作的背景和愿景

    德国是以“德国制造”立国,也是全球重型装备的世界工厂。德国高等教育近年来与中国高等教育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实际上是中国和德国两个世界工厂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合作 所推动的。有一份数据可以简单说明这一事实——目前在华德资企业有7000多家,其规模还在强劲增长中,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资料,中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则是中国在欧盟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欧贸易的1/3来自中德贸易。

    这一背景对德中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具意义,而2002年,由中国江泽民总书记出访德国时,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则为所有的这些教育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我们深感目前德国高等教育与中国高校的合作与其它英美国家相比,其规模和广泛程度还是有差距的。全德有三百多所大学,根据2016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信息,进入中国教育部批准的本科层次的中德高校合作办学的德方高校只有13所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和4所德国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层次的中德高校合作办学的只有7所德国高校及1所德国研究所。在实质性、有规模地开展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认为,德国教育专家应该像企业家一样,把自己的眼光投向中国。德国的高等教育属于世界顶级之列,中国则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不断在提升质量的高等教育,德国和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是两个强手的合作。因此,它是充满魅力和具有广泛前景的事业。

    诚挚欢迎您到德国访问本机构柏林总部及有关德国高校进行考察和交流,并致以良好的祝愿!